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十三五”期间,贺州市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聚焦现代农业,助推乡村振兴,在农业农村发展上取得了突破性成就,一产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2020年全市一产增加值增长5.6%,增速排名全区第三;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8.6%,达13832元,超额完成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贺州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视察广西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开展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为农业农村现代化起好步、开好局。
保障耕地提升技术 守住粮食安全防线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为了保障粮、肉等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稳住粮食安全这个压舱石,贺州市农业农村部门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牢牢守住基本农田红线,持续抓实高标准农田建设,打击违法乱占耕地行为,全力稳定粮食生产。截至2020年底,贺州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65%,实施了40个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面积25.33万亩。
春耕时节,贺州的田间地头到处都有农用机械的身影。贺州市农机技术推广站站长黎进告诉记者:“为确保粮食生产安全,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春耕期间全市农业农村部门主抓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工作,重点突破制约水稻全程机械化发展的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和稻谷机械烘干技术。”目前,全市建有育秧中心18座,购置有育秧播种线18条、插秧机323台,育秧能力达3200亩/批次;建立稻谷烘干中心26座,购置有烘干机116台,烘干能力2040吨/批次。预计今年全市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6%。
此外,贺州市还制定了《贺州市现代设施农业推广应用三年(2021—2023)行动方案》,明确了设施农业发展思路及到2023年的目标任务。
立足特色资源禀赋 全力推动农业东融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基石。
“十三五”期间,贺州市依托区位优势和良好的农业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全市累计创建各级示范区(园、点)972个,其中自治区级核心示范区15个,基本形成了八步三华李、平桂水生蔬菜、昭平茶叶、富川脐橙、钟山贡柑的产业发展布局。
立夏过后,广西贺州市八步区东融(供港)蔬菜产业核心示范区里的菜心、苦瓜、豆角、毛节瓜等时令蔬菜长势正好,地里随处可见菜农们忙碌的身影。据了解,今年早春种植的品种已陆续上市,现每天有五车货发往粤港澳大湾区。
图为春耕时节广西贺州市八步区东融(供港)蔬菜产业核心示范区的菜农在种植毛节瓜。
为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贺州市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城际合作平台,依托八步铺门东融(供港)蔬菜产业核心示范区、平桂区设施蔬菜核心示范区2个蔬菜产业优势区,大力推动农业东融发展,促进产业高质高值高效发展,打牢产业振兴的基础。“十四五”开局之年,贺州市将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视察时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坚持产业优先战略,坚定不移抓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行动,推动现代农林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舔砖加瓦。
持续深化农村改革 乡村风貌换新颜
走进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岔山村,只见群山环绕、景色旖旎,青砖青瓦的古屋错落有致,古戏台、风雨桥、石板路似乎在向游人诉说古往的喧嚣。几年前,岔山村还是贺州市的深度贫困村,通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了从“牛粪街”到“黄金街”的大变身。2020年,岔山村还被农业农村部评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
如今,在贺州,与岔山村一样的村庄不胜枚举。“十三五”以来,贺州市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化农村改革,乡村建设全面提速,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呈现新面貌,为乡村振兴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今年,贺州市农业农村部门将启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行动,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今年计划完成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试验示范项目32个,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2270户;持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不断激发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增加农村集体收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新时代,新征程,新机遇。如今的贺州,正在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向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而不断砥砺奋进。(吴晓娴 熊舒婷)